馬祖

知名旅台畫家陳合成再次返鄉展示畫作,於馬祖民俗文物館一樓舉辦「滄海山島」陳合成七十畫展,展出27幅近年得意作品,包括一幅長達12公尺的「神州海上第一屏」,也是文物館開館以來展出的最長畫作。展出日期至113年1月21日止,贊助單位台北市傳統與現代文教基金會、有富玅曇出版有限公司。

馬祖子弟陳合成,南竿復興村人,高中畢業後前往台灣就讀政戰學校藝術系,後又赴美國密蘇里州FONTBONNE學院取得藝術碩士,並曾於多所大專院校任教,今年更受邀回馬為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開幕典禮「生紅過夏」現場揮毫。

雖然在台灣工作多年,但陳合成的畫,他的人,始終與家鄉在一起,他畫馬祖的山、海岸、漁人、舟船、樹、廟、房子、石砌的爬坡,甚至最後自己落款「馬祖人」,無論認不認識他,都可以從陳合成的畫裡,感受出他對家鄉深刻的感情。

此次「滄海山島」畫展,匯聚今年已70歲的陳合成多幅精彩海景畫作,主要以兩岸及馬祖、東引的海岸風光為主題,可在畫作中感受到來自地區的不同海域的神奇之美。透過他的筆觸,展現了令人心馳神往的大自然美景,每一幅作品都呈現獨特的藝術視角,捕捉到海天一色的宏偉景象。

𝟐𝟎𝟐𝟑走徑島嶼—馬祖社區營造成果展
社造年度成果展,邀請你一起來觀展
  
成果展將展示112年度獲補助的社區(群)與自由組隊之計畫執行成果。展覽將透過主題分類方式,呈現社區活動照片、歌詞創作、食農教育、地圖摺頁等藝文手創作品;主題取走「徑」字意,象徵今年度社區群在不同「途徑」上琢磨展現的特殊性與行動力,呈現馬祖社區在走讀導覽、軍事文化、海洋文化等社區故事及藝術創作上的多元推動。
邀請眾人光臨馬祖島嶼、看見地方之美
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起來與社區交流~

2023年首部閩東語繪本《長壽島上的好味道》問世,以「飲食」為題,內容備受好評,榮獲中小學生優良讀物引薦,將於12月上旬正式發行。《長壽島上的好味道》將於12月4日下午2時在馬祖圖書館一樓演藝廳舉行新書發表會,文化處準備一百本繪本於發表會中贈予每一位出席的來賓,歡迎喜愛繪本的大小朋友踴躍參加。

 2019年閩東語正式列為國家語言之一,連江縣政府為了保存這項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,邀請專業的閩東語教授陳高志老師將優質繪本翻譯出閩東語語言,積極透過出版品編印發行、協助孩子透過閱讀,勾起對日常飲食的情感,並建立對土地生命價值。

 《長壽島上的好味道》為全臺第二本採取以華語書寫、閩東語翻譯的本土原創自製繪本,內容以馬祖列島的飲食文化為題,融入人文與習俗,將馬祖人樂天知足,以及運用在地特殊環境所滋養的食物為內涵。引領讀者們從華語鋪陳、圖像轉譯、母語朗讀節奏等多元角度,欣賞文化繪本。

 繪本除了紙本出版,並且有電子書,還有華語與閩東語有聲說故事音檔,這次,還特別央請陳高志老師針對馬祖常見食物關鍵字進行導念,讓閩東語推廣落實於生活中。

感恩祝福.馬祖是我家 ─ 大型晚會
藉由12月份聖誕歡慶,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、基督教文化交流協會來到了馬祖。歡迎馬祖的鄉親們,感受佳節凝聚同為一家人之愛,打造馬祖,成為一座充滿愛與祝福的島嶼。

電影《討厭我長大》
2021年 ‧ 劇情 ‧ 1小時17分鐘
在新落成的建築之間座落著一座古宅。 已年邁的算命師珠子與罹患自閉症的中年兒子忠男,住在這間古宅中,兩人相依為命。 忠男因為智能遲緩加上行為舉止異於常人,常常受到鄰居異樣眼光及投訴。

〈依爹慢慢䟰〉由馬祖知名文史作家劉宏文博士執筆,知名電影配樂大師李欣芸老師作曲,文字中細細寫來馬祖生命禮俗從入殮、做七、出殯的幾個階段,再到在世親人對往生者的思念。

邀請福澳境華光大帝廟管委會副主任委員陳柏儒擔任儀式顧問,馬祖戲劇團資深團員曹祥官故事發想,觀眾將站立於芙蓉澳的長堤上,觀賞位於西尾半島物產店二樓陽台及芙蓉澳沙灘的雙面式舞台。參與觀眾可以將心中的思念寄託於儀式,讓祝福隨著潮聲送向海的彼岸。

〈心儀馬祖,情醉連江〉 本演出由擅長詩酒文章的翁玉峰老師作詞,爵士音樂人謝青峰作曲編曲,融合其馬祖血緣以及音樂商業流行手法,重新演繹馬祖酒歌的多樣曲風。

搭配馬悠蹈嶼舞蹈團的舞蹈演出,在福澳境的小島野餐日,將帶給參與的親子客群,一個微醺搖擺解放的秋日午後。

〈馬祖釀酒歌〉陳高志博士世居牛角村,家中曾開設酒莊,是釀酒世家。用唱及念白寫下釀酒時的大小過程,寫出了當年私釀老酒的小心翼翼,也寫出了酒香撲鼻的幸福滋味。

此歌由張聖潔老師作曲,馬祖雅韻合唱團演繹,將於今年津冬酒祭的首場發布會時一同演出。歡迎大家到馬祖南竿的釀酒聖地-津沙,一起品嚐各家老酒的迥異風味,體驗老酒製作的有趣過程,並搭配劉宏文博士對老酒之於馬祖生活,深入淺出的介紹,一次性成為老酒知識達人。

⛰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— #地下實驗室 NA24〈漁光〉

由橋仔村五間排過去「永豐號」作為蝦油、蝦皮製作、魚蝦加工、貿易等脈絡背景,藝術家預計運用一二樓及魚窖空間,設置漁具物件陳列鋪陳過往、海事信號燈光裝置比次對話閃爍,以及大型裝置作品,以網目、麻繩、透明薄膜等材料,將箱網、水下魚蝦群聚(Fish school)樣貌以平面圖層堆疊成三維立體的視覺意象呈現,並以建築物自然採光的穿透性與風空氣流動的輕盈感,傳遞早期漁業與蝦皮等回望。

#關於藝術家

劉致宏
現職自由藝術工作者,生活、工作與創作 於臺北。近年的創作持續關注當代生命經驗的捕捉,以日常的角度建構敘事。創作類型涵括了繪畫、陶瓷、裝置、地景、影像、現成物、印刷出版等,並聚焦在「材料與能動性」、「語言形式轉化」 與「在地關係連結」 等面向。近年積極參與國內外藝術家駐村之創作機會,足跡遍及歐洲、亞洲及大洋洲。 作品曾獲臺北市立美術館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等。

📍作品地點:北竿 橋仔五間排(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段173、180、181地號)
📍開放時間:每日開放 10:00-16:00


#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
#matsubiennial
#生紅過夏
#地下實驗室
𓂂𓂃𓂂𓂃𓂂𓂃𓂂𓂃𓂂𓂃𓂂𓂃𓂂𓂃𓂂𓂃

112年馬祖學及閩東語推廣計畫,輕鬆學習閩東語,鼓勵親子共學,讓生活中說母語成為新生活運動,並積極推廣母語教育至社區,讓年輕一代在母語的日常情境中自然學習,共同傳承本土語言和文化。

10/6(五)下午4點半~6點 ,生活母語-今晡我當家~親子共學生活會話
10/6(五)晚上6點半~8點,飲食文化體驗-傳統點心
10/7(六)中午10點~11點半,飲食文化體驗-傳統點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