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

課程包括內容「聽覺感知」、「肢體律動」二大部份,由拉縴人藝術總監洪晴瀠擔任講師,協助成人打破自我設限,透過拍打與自由舞動,喚醒身體感知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「澎湖擊樂飛魔力」創立於104年8月,主要由本縣4支團隊共同組成,包含「文澳國小打擊樂團」、「馬公國中打擊樂團」、「馬公高中打擊團」,其中3支學生團隊屢次在全國音樂比賽中獲得「特優」佳績,展現出不凡實力與潛力。
演奏曲目《超級瑪莉》、《神鬼奇航》、《歌劇魅影》、《千本櫻》、《銀河鐵道》等經典曲目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澎湖縣美術協會前身為「中國美術協會澎湖縣支會」,民國75年初成立,於民國82年更名為「澎湖縣美術協會」,現任理事長蔡樂生,美術協會擁有西畫、國畫、書法、水彩、雕塑、油畫、攝影、應用美術、裝飾藝術等各項美術專長人才,多年來為美術創作努力,此次預計展出近百件平面及立體作品,是會員們一年來創作的成果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「行動博物館進化版」於暑期7月移展至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特展室,同步推出「行動博物館 出沒澎湖中!」系列活動,邀請你透過了解藝術家的生平與創作,映照自己的生命經歷  專題講座  連結日本、臺灣與澎湖的藝術史   7月12日13:30-16:30    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樓特展室   講者 劉錡豫 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,「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」社群版主 一九三一年,日本畫家鹽月桃甫受託製作臺灣風景名勝紀念戳章,其中包含了澎湖。
在戳章中,鹽月結合日本龍宮城的意象進行設計。
究竟澎湖如何與浦島太郎的龍宮傳說建立聯繫,從中我們又能看出什麼樣的臺灣美術史故事?透過本次展覽與講座,將揭開連結了日本、臺灣與澎湖的廣闊美術史的面貌。

國立臺灣戲曲學院-復興京劇團,為臺灣第一批本土京、崑兼擅的專業表演團隊,以「繼承傳統」與「現代創新」,在臺灣發展出新京劇的面貌。
本次演出作品《尾大不掉的海馬捲捲》,是京劇藝術與環境教育的結合,以活潑可愛的角色設定與生動的舞台表現,融合傳統唱念做打,讓第一次看京劇就愛上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身聲劇場是臺灣獨樹一格的音樂肢體劇場,成立於1998年,擅長融合音樂、戲劇、舞蹈、美術等跨域表演,本次演出作品《在大水之中》改編自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傳說,講述村莊淹大水,一名少年自告奮勇下山,在癩蝦蟆神仙的指引中,尋找大蛇鰻並搏鬥的故事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展出藝術家林永昌多年來行走澎湖與日本山形所拍攝的作品,藉由影像表達「山」與「海」之間的哲思空間,邀請市民走入影像的靜默與想像,開啟一場自我對話的藝術旅程。
林永昌從事攝影工作逾三十年,持續探索攝影藝術在表現形式與內在情感間的交集。
他以「攝影是相遇的藝術」為創作信念,認為按下快門的瞬間,既是對現實空間的捕捉,也為觀者保留想像的可能。
本次展覽以「間」(Ma)為核心概念,透過澎湖的海、日本的山,構築一種跨越時空的視覺構圖,在影像的留白、空隙與停頓中,呈現藝術家對距離、靜默與心境的詮釋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音樂會由指揮鮑恆毅與江敬業攜手領軍,巴雀青少年弦樂團與馬公國中音樂班共同承辦,結合音樂教育、文化交流與專業展演,透過團隊合奏與跨區合作,促進新竹與澎湖青少年音樂人才的互動與成長,本演出由文化部國藝會「Taiwan Top表演藝術團隊」巴雀藝術策劃,並由其核心團隊「室〞重瘋 Ensemble Amore」全程參與與指導,攜手巴雀青少年弦樂團與馬公國中樂團同台演出,讓學生們親身體驗與專業音樂家同場演奏的寶貴經驗。
演出曲目涵蓋古典、現代與流行等多元風格,演出選粹包括巴爾托克、莫札特與舒伯特等作曲大師的代表樂章,亦融合《鬼滅之刃》、《福音戰士》與宮崎駿動畫等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「文化平權巡演-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」為文化部攜手地方政府舉辦之大型表演藝術活動,再度巡演至澎湖,由知名的唐美雲歌仔戲團,演出星光版《孟婆客棧:世紀婚禮》,該劇改編自獲得第57屆電視金鐘獎「戲劇類節目創新獎」的《孟婆客棧》,演出成員包括唐美雲、蔡振南、小咪、方馨、方宥心、凱爾等黃金陣容,故事以陰間傳說為背景,加入奇幻與喜劇元素,此次「星光版」特別調整為戶外演出形式,不僅保留劇情張力與唱腔精華,更為戶外觀眾量身打造視覺與音效體驗,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戲夢人生的魔幻世界中。

活動來源: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