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沉入海底,香煙裊裊——陶瓷香爐的兩種命運」戶外走讀活動 講師:廖伯豪老師(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)、陳英豪(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)。 這趟走讀,我們將穿梭過歷史與信仰的交界,看見陶瓷如何完成從「商貨」到「神器」的轉身。 我們將從博物館的展區出發,認識水下考古出土的青花瓷與海外貿易背景,接著搭乘接駁專車,實地走訪幾座與航海文化密切相關的廟宇,觀察:1.廟宇香爐的製作、風格與年代如何對應當時的歷史2.神明信仰如何與貿易、移民與風浪緊密交織。 活動來源:連結
講座:來自海上的歷史拼圖-閱讀澎湖馬祖地區沿灘陶瓷破片 講師:廖伯豪老師(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)。 澎湖的海邊,有時會出現一些不起眼的陶瓷碎片——它們或許曾是宋代的碗、明代的壺,又或是19世紀香爐的一角。 這些被潮水沖刷的陶片,不只是破碎的器物,而是過去生活留下的印記,也是文化資產觀察與研究的重要線索。 活動來源:連結
114年百大文化基地體驗工作坊(澎湖場)-趣南寮探訪奎壁風情 114年百大文化基地體驗工作坊(澎湖場)-趣南寮探訪奎壁風情 指導單位:文化部 主辦單位: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合辦單位:澎湖縣政府文化局、澎湖縣南寮社區發展協會 報名時間:採線上報名https://reurl.cc/nYDNW8,自即日起至9月5日止,限額40人。 工作坊時間:114年9月12日(週五)14:00-18:00 工作坊地點:南寮社區活動中心(澎湖縣湖西鄉南寮村121-5號) 參加對象:地方社區營造及地方創生社團、社區營造點、學校教師及對社區營造有興趣的一般民眾。
爐香裊裊,以石為堅—澎湖縣磨石子香爐及石香爐調查研究成果發表會 針對具一般古物價值或具代表性之香爐,進行歷史、藝術與科學的全面性研究與分析,並提出保存與提報建議。 調查範圍涵蓋澎湖17處廟宇,共18件標的,分享澎湖地區所見香爐形制及裝飾之多元樣式與工藝特徵。 發表大綱:澎湖地區所見磨石子文物與其角色、澎湖內垵薛家發成號的磨石子產業、香爐材質的科學辨識—科學檢測。 活動來源:連結
《性命中的花蕊》臺灣台語研習營 研習營課程安排為期兩天,每日上、下午各兩小時,合計8小時,活動內容將以《性命中的花蕊》一書為主軸,邀請陳昭蓉校長帶領學員從文本出發,深入認識臺灣台語的語音、詞彙與文學之美,本書是由中正國小退休校長陳昭蓉女士創作,以溫暖細膩的散文風格,書寫生命中那些動人的故事。 書中將閩南語比喻為生命中的花蕊,隨著時光綻放出茂盛而艷麗的色彩,勾勒出與母語間難以割捨的情感連結。 讀者隨著文字,如同走進一片綻放的花海,感受語言帶來的生命力與美好。 活動來源:連結
《戲說澎湖褒歌》、《性命中的花蕊》新書發表會 《戲說澎湖褒歌》一書係洪敏聰先生三十年心血結晶的新篇章,致力於保存與傳承這項珍貴的在地文化。 新書《戲說澎湖褒歌》以劇本的形式呈現。 各折褒歌,都有劇情介紹、角色扮演和需用道具的說明,各角色對褒的內容,均有釋義,不論您是臺灣台語的高手還是新手,都能了解情節且朗朗上口。 《性命中的花蕊》一書,是由中正國小退休校長陳昭蓉女士創作,以溫暖細膩的散文風格,書寫生命中那些動人的故事。 書中將閩南語比喻為生命中的花蕊,隨著時光綻放出茂盛而艷麗的色彩,勾勒出與母語間難以割捨的情感連結。 讀者隨著文字,如同走進一片綻放的花海,感受語言帶來的生命力與美好。 活動來源:連結
走讀文字的島嶼記憶—共讀楊双子的《台灣漫遊錄》 出身混亂家庭,楊双子與雙胞胎妹妹相依為命,一起打工求學、共同創作。 妹妹先一步離世,她努力連她的份一起活下來,2024年《台灣漫遊錄》拿下美國國家圖書獎,寫下台灣歷史。 楊双子以擅長揉合歷史、空間與情感書寫的筆觸,在《臺灣漫遊錄》中帶領讀者穿梭於日治時代與當代之間,漫遊於臺灣各地的巷弄與記憶場域。 透過小說與散文的交織,她不僅書寫地方風景,也書寫個人與土地、語言與身份之間的深刻聯繫。 此次讀書會將以互動對談與讀者分享為主軸,引領參與者細細品味楊雙子如何以敘事召喚歷史,以文學重構地景,並激盪出屬於自己的閱讀與思考。 活動來源:連結
澎湖縣樹石盆景研究協會114年第21屆第1次會員聯展 本次會員聯展參展作品,均為會員經年累月長期培育的成品,創作素材有羅漢松、象牙樹、李氏櫻桃、臭娘子、木麻黃等,從樹種的選材、栽種、整枝、換土、施肥到展覽,至少投入10年以上的心力,始能展現意境幽雅及氣勢磅礡的盆栽藝術。 活動來源:連結
「澎湖吸館-親子遊樂園」頑書趣工作室《螃蟹過馬路》 發想自臺灣本土繪本作家「玉米辰」的同名繪本,頑書趣工作室綠劇場系列《螃蟹過馬路》該節目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25「澎湖吸館-親子遊樂園」系列節目之一,本年度以「水世界」為主題,由頑書趣工作室精彩演出。 頑書趣工作室成立於2016年,從「尊重」為出發,將「偶戲製作」、「在地環境議題」、「生命教育」、「親子共學」作為經營核心的表演藝術製作團隊。 《螃蟹過馬路》為頑書趣工作室歷年演出皆具口碑的綠劇場系列作品,結合踢踏元素,以廢棄物打造戲偶及舞台,故事講述因人類科技變化、生活環境的擴張,致其他生物的生存危機,藉由故事主角螃蟹們,引領觀眾學習處理面對生命、面對死亡的各式情感,也進一步思索環境生物與人類間共生共存的生命議題。 活動來源:連結
《漲落之間──國際當代藝術展》特展 由藝術家吳佳容擔任策展人,邀集六位來自英國、義大利及臺灣的藝術家,包含李映蓉、李鍵、黃翰柏、潘勁、Luca Bonaccorsi以及吳佳容,展區橫跨文化局特展室及文馨畫廊。 將透過新媒體與複合媒材裝置藝術,共同思考人與島與海之間的依存關係。 本展以「地景與文化的交織」、「海島意識的形成」與「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」為三大策展論述核心,回應澎湖作為海島在歷史地理、文化認同與生態環境中的特殊位置。 藝術家們藉由多樣媒材語彙與空間介入,打造一場跨越地域與時間維度的藝術對話,回應當代社會對於「家」、「歸屬」與「邊界」的再定義。 活動來源: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