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

為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與靈光殿合作之特展,將該廟所典藏的老照片與文物,結合火燒坪(現今之馬公市光榮里、光明里)的聚落空間、信仰文化等議題,來呈現廟宇與聚落變遷的相關故事,並將田野調查過程中發生的故事,藉由改編漫畫轉譯呈現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由黃長榮老師指導,從簡單的素描入門,學員透過碳筆描繪世界,進而挑戰油畫棒技法,以堆疊、塗抹與混色的創作方式,讓油畫棒在畫布上展現生命力。
本次聯展的參展者包括黃長榮老師、陳慧玲,林粉、林菁蓉、林美惠、洪麗嬌、呂碧紅、呂綉珍、孫淑瑱、劉秀麗、陳國枝等11位學員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澎湖縣七美鄉吳府宮主神吳必力,長年守護著七美人,更有膾炙人口的「撒豆成兵」及「取杉建廟」等傳說。
廟內流傳文物眾多,除了有大正九年古梵鐘一口,更有澎湖唯一僅見由巴圖形石器打造的法器,以及一批舊廟拆除後的木雕構件。
本次活動邀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吳慶泰助理研究員、李宇妍修護師為講師,帶領民眾用最簡易的材料,動手為文物清潔維護,並邀請邵美華博士、許福存主委分別進行石器工場遺址解說與七美歷史文戶外導覽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台灣纖維藝術家楊偉林將分享她的創作思路,談談她如何透過纖維,探索材質的特性以及彼此之間的結構關係,從傳統地緣的自然素材,延伸至身邊充滿故事性的現成物,結合異材質爬梳織理,產出透著溫度與人文氣息的作品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由李建緯教授主講「爐香裊裊,以石為堅」專題演講,介紹澎湖磨石子香爐及石香爐的歷史與工藝,並說明本次調查研究計畫及交流座談。
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自113年起委託逢甲大學文化資產與文物保存研究中心李建緯教授,率領團隊針對本縣18案磨石子香爐、石香爐,進行調查研究計畫,預期將梳理出這些文物背後歷史脈絡訊息及工藝特色,並進行進一步的文化資產價值評估,以利後續提報一般古物指定及修護計畫的展開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由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全新編排,無論是音樂的選擇還是舞作,都與劇場演出有很大的不同,搭配的音樂是耳熟能詳的〈苦海女神龍〉、〈巴哈無伴奏組曲〉、〈阿姆,捱等來跳舞〉等,觀眾能夠近距離地看到舞者在面前揮汗舞動,同時也能透過舞者的邀請,上台一同享受隨音樂起舞的時刻,讓舞蹈創造了新的空間感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本次聯展除了以中華娛樂文創產業發展協會會員為展覽主要成員外,主辦方更邀請多位知名書畫家包含張炳煌、連勝彥、楊旭堂、曾安田、陳合成教授等,更邀請多位澎湖在地的藝術家洪根深、莊麗珠、蔡樂生、鄭美珠老師等,以及澎湖籍移居臺灣的藝術家呂玉環、林士森老師等等加入聯展,本次作品涵蓋水墨、書法、水彩及油畫等計70幅。

活動來源:連結

由曾國棟理事長主講「澎湖石碑研究與調查」,由莊竣傑老師講授「碑竭文物的檢視與保存」,透過對這25件石碑的文獻資料進行深入的爬梳和田野調查,以及對石碑材質及其保存環境的詳細分析,進一步了解澎湖石碑的工藝技術、材質特性以及劣化狀況,才能真正彰顯這些石碑在歷史記錄中的重要性與價值。

活動來源:連結